消費者天天都會碰觸到各類油品,無論是自煮或是外食,都會面臨到:「我究竟吃進什麼油?」的食安問題。
而現在市面上的植物油中,最受消費者青睞品項依序為橄欖油、葵花油、大豆油、芝麻油、調合油、花生油、葡萄籽油、苦茶油等,除了上列之外,市面上還出現了玄米油、亞麻籽油等市場新寵。隨著消費者對於油品品質要求提升,讓更多稀奇的植物油上架搶市。
而說到植物油,消費者首選仍然是橄欖油,一般消費者選擇橄欖油的方式,仍舊停留在根據油品顏色、或是廣宣強調「冷壓」等字眼來作為購買依據。
但根據台大農業化學系教授蘇南維先生表示,看橄欖油是否呈現透明金黃色來判斷油品好壞是錯誤的,某些地區種植出的橄欖是偏綠、又有些地區的橄欖壓榨出來後色澤呈現金黃色,因此依照顏色來挑選好壞,實為迷思。
而冷壓橄欖油、第一道萃取等廣宣文案,讓消費者誤以為是品質較高的橄欖油,但其實根據歐盟規定,初榨橄欖油本來就只能在低溫27度以下進行,因此強調冷壓只是一種行銷手法,並非品質高低的依據。
另外,在經過黑心油事件後,民眾開始尋求高價油品,似乎高價油等於較健康。但是根據食力媒體的調查指出,常見的平價大豆油含有豐富的必需脂肪酸,亦是對健康有益的油品。更多的關於「油品」的詳細數據與資料,請上食力官網查詢。
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2506605
#推薦報導
橄欖油有多純 5級標示--僅「初榨」能標示「天然 第一道壓榨」
最佳讓血管變年輕調味料:豆漿與橄欖油同時平衡荷爾蒙
人體也要大掃除! 多吃7種「排毒」食物清光體內垃圾
吃這7種食物 有效幫你排毒
假冒的特級「初榨橄欖油」 義大利找到破解方法
流言揭秘:趕潮流吃橄欖油,卻聽說拿來炒菜會致癌?